做守护传统的涓涓细流(文化只眼)
在“敦行故远:故宫敦煌特展”闭幕的前几日,终于去看了这场“金秋最值得去的展览”。当天虽然不是节假日,且严格执行限流和预约制度,但不出意料的是,展览仍然吸引了一大批观众。观展热情在展厅内持续升温,与雁翅楼外凛冽的寒风形成强烈反差。
能被网友们评价为最值得去的展览,故宫敦煌特展的受欢迎程度显而易见。首先,其出自北京故宫和莫高窟两大极具“文化硬核力”的世界遗产,以及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两大极富“创新战斗力”的文博机构。这样规格的展览别说放在国内,走出国门那也是相当“能打”。其次,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,不用出京就可以“走进”千里之外的艺术宝库,如此丰盛的文化大餐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拍手称赞。
众所周知,北京故宫藏品千千万,莫高窟里的石窟、壁画、佛像等文物又具有不可移动的特点,要把两者结合到一起,给观众带去美与思,难度其实特别大。此次特展巧妙地根据主场的建筑格局,找到了三个主题:一是突出“精华”,探幽索隐敦煌石窟、壁画、佛像艺术的创造过程,让没去过莫高窟的人也能初窥堂奥。事实上,即便如笔者去过三次莫高窟,在这个主题中也获得了许多知识普及,受益匪浅。二是突出“人间”,以故宫和敦煌中的服饰、音乐、建筑等为线索,将历史与当下做了很好的勾连,让人清晰感受橱窗里那些数千年前的文物并没有远去,而是一直活在我们身边。三是突出“传承”,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件资料,大视角回望了中国文物保护的漫漫艰辛路。
展览的尾声特别令人难忘,那是一幅由几百位人物交错组成的巨型照片,他们的名字是“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”。许多观众驻足在此,湿润了双眼。
这是此次展览最为华彩的篇章。紫禁初开、风雨敦煌,众心一念、薪火相传。从帝制终结到筹设古物陈列所,从历经战乱到文物南迁,从绽放活力到跨越600年成为“网红”;从孤悬沙海、乱世难安、衰微不绝,到一批批文化工作者逆行而来、聚沙成塔、赓续文脉……文物不会说话,但它却分明向人们诉说着一部缔造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奇迹的历史,一部从文化衰败到文化兴盛、从文化不自信到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史。
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。今天,我们何其有幸能走近遍布神州大地的一处处文化遗产,目睹绵延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如何活在当下,焕发出新的光彩。在传统文化全面振兴的时代,无论文化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,我辈更应笃志前行,如此次特展“敦行故远”所寄托的愿景一般,身体力行去做那守护传统的涓涓细流,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长河奔腾不息,永远向前。
编者按:妙语连珠的长篇小说《围城》,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《管锥编》,才情横溢的散文随笔集《写在人生边上》……被世人誉为“博学鸿儒”“文化昆仑”的钱锺书,一生嗜书如命、涉笔成趣,不务虚名、澹泊自守,秉持着“但愿竭毕生精力,做做学问”的信念,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,也留下了许多对文化、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观点。在钱锺书诞辰111周年之际,让我们重温先生的经典名句,一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。…
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(记者胡雪蓉)11月20日,“相约北京”2021/2022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在位于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“雪游龙”迎来了首个正式比赛日。当晚,延庆赛区组织了300名观众现场观赛,这也是北京冬奥会国际测试赛进行的首场带观众测试,为冬奥会赛时观众组织和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…
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wuhanmeirong.com/mei/358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